南方日报 | 湛江: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2-12-13 16:59:33  发布人:综合管理部  浏览量:360 打印本文

湛江湾实验室里,科研人员马不停蹄研究,逐项破解产业难题;交易市场中,湛江制造的相关药品、小家电越来越多;田间地头里,农村科技特派员将论文一笔一画书写在红土地上……

   科技的种子撒进雷州半岛这片沃土,生根发芽,逐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十四五”以来,湛江在科技创新发展领域蹄疾步稳,开局之年在科技领域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数量创近年来新高,科技成果数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创新成果指标居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前列,国家级星创天地数量位居全省第五,省重点实验室数量位居全省第四,区域创新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当前,湛江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对科技的需求、对人才的需求、对创新的需求非常紧迫。为此,湛江聚焦科技创新的新部署新要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奋力谱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建强平台▶▷

   构建科技创新“强引擎”

   巢暖枝繁凤来栖,科创平台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湛江加快建设以国家级、省级高新区为基础,以湛江湾实验室为核心,以省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为骨干,以各类研发机构为桥梁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着力打造更多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力引擎。

   今年以来,湛江国家高新区积极开展高新产业“百日行动”,从平台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创新提升五方面着手,推动高新产业提质增效。今年前三季度,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2.68亿元,增长3.1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8.69亿元,增长9.2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11亿元,增长9.66%,已逐步打造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按照“一区多园”错位发展的原则,海东园区主要依托湛江湾实验室、深圳鹏城实验室、中海油以及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重点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

   其中,湛江湾实验室持续发展壮大,引进一批院士,不断向深蓝挺进,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三大研究领域成果日益增多,并转化运用于湛江相关产业中。

   为进一步推进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工作,湛江陆续出台《湛江市重点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湛江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湛江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等,规范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管理。

   把目光从科研平台转向创新主体企业上。湛江大力实施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据统计,全市拥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众创空间17家,目前在孵企业668家、同比增长18.43%。预计今年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近460家,同比增长超过50%。

   在科创平台的滋养下,一个个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截至目前,湛江高新技术企业达371家,产业总产值达567.7亿元,同比增长27.29%,全市51家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90%。此外,今年推荐253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预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增长数为历年最高,总数将突破470家,湛江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持续发展壮大。

    在引育科技领军人才方面,湛江大力实施“领航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引育项目,引进全国创新创业团队5个,开展海洋青年人才创新项目,遴选一批自由选题、自由探索的优秀科研项目。

    强化应用▶▷

    做实科技创新“价值链”

   走进位于廉江市的广东威王集团有限公司厂房,几条家电生产线正热火朝天地将电饭煲打包装柜,这批电饭锅即将漂洋过海抵达东南亚的RCEP成员国销售,这一幕场景,描绘出湛江小家电产业蓬勃发展的画面。据统计,今年1—8月,湛江市小家电出口约13.8亿元,同比增长5.2%。

被誉为“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的廉江市是当地小家电发展集群地。廉江市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新趋势,以集群式发展为重要突破口,突出延链补链强链,奋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与此同时,湛江积极推进“湛江工业互联网(小家电)行业云平台”建设,助力小家电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

    这是科技赋能湛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湛江聚焦创新主体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科学规划科技发展宏伟蓝图。《湛江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湛江市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湛江市科技支撑双十产业发展方案》的出台,顺应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为产业发展谋定未来方向、增添强劲动力。

   科技创新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走向老百姓,才能发挥更大价值。湛江大力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通过增设二级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压缩审批时限,简化办事流程等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1年,湛江技术合同登记335份,技术交易额1.75亿元,居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第一,增长82.48%;技术进出口额4023.35万美元;本科院校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108项,服务收入2591万元。

   针对湛江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存在的种质资源缺乏等问题,湛江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革新项目立项方式,首次采取“双向评优,强强联合”的揭榜挂帅制项目评议立项方式,财政支持经费600万元,联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高层次科研单位,聚集科研力量进行种业技术攻坚,进一步补齐制约南美白对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种业短板。

此外,湛江市科技局靶向设置高水平医院建设专项和医药应用及疾病防治技术研究专项,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湛江市级及以上部门认定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研发平台达80家,培育规上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66家,进一步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下沉一线▶▷

   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出现,为现代农业和科技创新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致力破解发展难题,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目前,湛江通过建立乡镇科技发展需求库、遴选及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共选派出45个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到45个属地自行帮扶的重点帮扶镇、巩固提升镇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全市重点帮扶镇、巩固提升镇农村科技特派员帮扶全覆盖。

   一串串数字背后,藏着科技特派员的苦与乐。今年前三季度,湛江农村科技特派员驻镇帮镇扶村团队参与驻镇帮扶1071人次,服务带动农户数量827户,服务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93个,引进新品种77种,推广新技术63个,举办培训52场次,培训农户或技术人员2038人次。

   一个完善的农业产业链里,充满科技特派员和企业相互碰撞的智慧。徐闻拥有全国最大的良姜生产基地,过去一直受困于粗加工、低产值的状况,去年起,湛江市科技局选派黄晓兵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协同广东丰硒良姜有限公司积极开展高良姜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开发了包括小绿罐良姜饮料、高良姜速溶茶、高良姜固体调味料等多项产品,有效推动高良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产区农民的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湛江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科技项目。在农业装备方面,湛江不断加强农业装备核心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农业技术瓶颈,支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广东丰硒良姜有限公司等单位,立项实施“果园管理机械化作业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和示范”“高良姜智能种植机研发与示范”等农机装备升级改造项目15项。

 在农业加工方面,湛江通过实施农产品加工技术攻关项目,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

    针对制约预制菜产业发展和生蚝产业科学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等问题,前者湛江计划设置实施预制菜研发专题,支持研发预制菜原料半成品加工与保藏技术;后者湛江计划设置实施生蚝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研发专题,支持研究解决蚝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系统性问题。

    绿色转型▶▷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座云集工业“巨无霸”项目的海岛——广东省最大岛屿东海岛上,轰鸣的机器声与海风和谐交织。放目远眺,碧海与蓝天交相辉映,白鹭翩跹萦绕工厂周围,一幅美丽生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这座绿色生态“循环岛”在“双碳”实践上持续发力。湛江钢铁厂区内,湿地花草芬芳,绿树盎然,兼具赏心悦目和净化焦化废水的双重作用,在国内属首例。东海岛上另一化工巨头——巴斯夫,深入探索对塑料废物完整“回炉”的新方法,实现循环利用,形成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加快打造世界级绿色高端临港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让工业逐绿而行不再成为梦想。在政策的杠杆作用下,湛江加大绿色发展领域的研发机构培育,目前全市拥有绿色发展领域研发机构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

   为加强绿色发展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湛江按照“问题导向、分类实施、重点凝练、精准突破”的总体要求,凝练相关研究方向指南,自2019年起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都设置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红树林、“双碳”领域等专题,持续释放绿色“新动能”。

当前,湛江在“双碳”科技领域以红树林生态蓝碳和CCUS工业绿碳作为两条主线,积极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链攻关。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和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相继成立,为湛江建设“红树林之城”提供科技支撑,助力湛江打造“红树林之城”。

在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方面,近年来,湛江重点围绕大气、水、土壤和固废等污染防治领域积极拓宽技术合同登记渠道。2021年环境保护领域技术合同登记增长到48项,认定合同登记额1577.11万元。

  实践案例

  粤西首个省实验室湛江湾实验室挺进深蓝

  奋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湛江湾实验室,一个点燃海洋科研火种、致力打造南海科技栋梁的广东省实验室。

湛江湾实验室,全称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在2018年11月14日获批设立,从此踏出一条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今年9月1日,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研发基地一期关键工程总部研发大楼主体结构封顶,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结合湛江海洋产业发展需求,湛江湾实验室探索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同时联合各企业和研究机构组建覆盖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的创新联合体,实现科研、产业的体系化运作。

经过几年耕耘,湛江湾实验室如今英才荟萃,拥有全职人员132人,科研岗99人,具有博士学历2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1人,为开展科研持续输入生生不息的动力;构建智能海洋装备、海洋绿色能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3个研究中心,建立林君院士、刘少军院士、粤西绿色能源(谢玉洪院士)等3个院士工作站(室),平台力量不断增强。

依托海洋和人才优势,湛江湾实验室不断加大科研力度,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深海油气探测可控震源系统试验样机,投入试验国内首套适应深远海工况的海上浮式风电装备,开发国内首套50kW级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试验平台,突破鮸鱼、高体鰤等深远海高价值适养鱼种的育种与养殖关键技术……“接下来,湛江湾实验室将奋力打造深远海养殖技术与装备产业集群百亿级产业集群。”湛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动向

   湛江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财税管理的重点是什么?”“最近有哪些涉税新政策?”“财税管理如何与业务管理协同”……近日,在湛江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下称“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南鲸基地里的一堂财税知识课上,导师以问促学,抛出一个个犀利问题,让学员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这样生动的场景经常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上演,不断激发湛江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强有力的新活力。去年,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被评为粤西地区唯一一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运营评价A级的专业类国家级孵化器。

  近年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在硬件和软件设施齐下功夫,为企业孵化营造良好环境。

  硬件方面,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办公场地宽敞明亮、功能多元,设有财政局大楼基地、南鲸基地两大板块,划分了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路演中心等功能区域,另外还配备高速专线宽带网络和多功能会议室、培训教室等众多公共设施。

  软件方面,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创新企业和大学生创业团队不仅提供了研发、经营场所等共享设施,还提供了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服务。

“目前,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拥有一支完备的专业孵化团队,在全程式、一站式的创新服务下,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走出一批又一批创新人才,其中高层次人才有45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列举了相关例子。此外,还有在孵企业家梁天机等专家入库湛江市科技评估专家库、高文杰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聘任为高级研究员等,该中心逐渐发展成凝聚人才的高地。

  如今,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将迎来十岁“生日”,已累计孵化企业178家。近3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8家。据统计,在孵企业累计获得投融资总金额2445万元,实现营收7.69亿元,实现政府税收0.58亿元。

    撰文:傅晓冰 姚瑶 张雪琦 吴兴 汪炳乾 编辑统筹:何雪峰

本文转载自《南方日报》

核发:综合管理部 点击数:360 收藏本页